《寂寞俩双》戏剧工作坊
刚放完春节,《寂寞俩双》剧组便如火如荼地开排了;而早在一月份,导演就安排了与排练相关的二日工作坊,邀请大家一起进行戏剧探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吧!
每天的工作坊都从暖身暖声的活动开始。林纯如导演相当强调声音与身体的关系,声音是动作在空间中的共鸣,所以在暖身的动作中学习掌握身体自然发出的声音,对于后面演出需要的声音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呼吸与觉察也是暖身阶段的另一个重点,就算是最普通的、活动颈部的转头动作,当把速度尽量放慢,把注意力放在肌肉的松紧变化,并保持自然呼吸──即使是这么简单的动作,也可以充满无穷的发现。暖身活动结束在刺激的小游戏中,结合了肢体活动、送声、集中注意力跟竞争的趣味,不管是「武士」或「忍者」,大家都玩得意犹未尽!
2017/01/21-22 北京
第二阶段是文本的工作,在斯坦尼体系的基础上,透过大量即兴活动来接近真实。延伸稍早关于觉察的练习,从单词的即兴开始带入语言的元素,感受身边的夥伴并给予回应;然后进入短句的即兴抛接,再进展到文本选段。由于《寂寞俩双》的演出是取材自契诃夫《万尼亚舅舅》和独幕剧《熊》的改编,纯如导演便从原剧本中挑选了四段角色的独白来工作。先透过寻找「关键句」和「你想要什么」(寻找任务),让角色往表演者的经验靠近,为未来往角色靠近、成为角色的工作做准备;然后是「五种情绪」的练习,除了作为情感能量的暖身,也在尝试不同情绪色调的过程中,对台词和角色产生新的体会;再进一步透过「对手观众」的即兴小品,刺激真实的交流。
第三阶段由王成荫导演带领面具活动。不同于传统面具活动对典型角色的塑造,本次工作坊是藉面具放大肢体的特质来进一步探索斯坦尼体系中真实感的建立。成荫老師先带了一系列剧场练习,从喊字词的小游戏、随音乐舞动到赛跑接力等不同形式中,介绍面具表演在注意力焦点、讯息传达与能量传递上不同于一般表演的地方,然后才开始戴面具的练习;由单人的场景进阶到多人的互动情境,逐步体会面具独有的表达方式。
在排练中,游戏人也继续延伸工作坊里的探索。以角色为素材,游戏为假说,这场在戏剧的实验室里进行的研究,究竟会有怎样的发现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导演带领的发声方法,对我这个完全没受过专业声音训练的人,很有启发。面具的活动则让我感觉非常安全和舒服——面具可以让我变成任何人。期间导演和参与者一起聊戏剧艺术;我就发现和视野开阔、心胸见识大的人聊,真太特么爽了。他们去过很多国家、了解很多戏剧流派或领域,随便说什么,大家都能懂啊!不需要多解释。好开心~
表演艺术爱好者 无忧
一直想问导演是不是学过心理学。导演处理角色的时候,好多说法都是很准确的心理学用语啊!引导很走心。希望未来继续参加!
心理专业从业者 Angela
通过不同的表演游戏和表演训练,我收获了很多以前没有过的感受。比如台词训练,老师给我们几段台词挑选,然后选好之后自己找重点句;找到之后老师会不断的问演员(这个角色)问题,把这个角色不断丰满起来,帮助演员找到表演时的感情支点和心理活动。抓住重点句、用不同的情绪去尝试说这句话也是很有意思的过程。边走边说,同时问自己,在这个情绪下为什么说这句话;我发现每个情绪都能想象出一种导致我说出这句话的情境。
面具游戏也特别好玩。面对不同表情的面具,想象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带上面具以后,我感觉我变成了这个面具人,然后我开始重新感受这个空间,这个世界,感受我的对手;这次的面具训练是无声的,所以也更感受到自己在不同情绪下的肢体反应,相当有意思。
演员 一闻
声音的训练中让我更多的意识到整个身体是作为一个乐器来使用,而不仅仅是嗓子,在一种由身体带动的的发声的过程中可以使人更多的忘记嗓子,气息彻底沉淀下来,从而使声音更加的自然流畅,这也是我需要经常提醒自己的。
面具练习中我更多的感觉是感知和连接那个面具,让它的生命在你身上复活。在做完一些练习后也发现了关于面具的独特语言,以及它与正常表演的空间感的变形也是一件也有意思的事情,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面具表演。
感谢两位导演給我们带来的两天有趣的工作坊,和想象中的斯式训练有很多不同,很多惊喜,期待后续。
表演工作者 庾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