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寂寞倆雙》戲劇工作坊

剛放完春節,《寂寞倆雙》劇組便如火如荼地開排了;而早在一月份,導演就安排了與排練相關的二日工作坊,邀請大家一起進行戲劇探索。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吧!

每天的工作坊都從暖身暖聲的活動開始。純如導演相當強調聲音與身體的關系,聲音是動作在空間中的共鳴,所以在暖身的動作中學習掌握身體自然發出的聲音,對於後面演出需要的聲音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基礎。呼吸與覺察也是暖身階段的另一個重點,就算是最普通的、活動頸部的轉頭動作,當把速度盡量放慢,把注意力放在肌肉的松緊變化,並保持自然呼吸──即使是這麼簡單的動作,也可以充滿無窮的發現。暖身活動結束在刺激的小游戲中,結合了肢體活動、送聲、集中注意力跟競爭的趣味,不管是「武士」或「忍者」,大家都玩得意猶未盡!

​2017/01/21-22 北京

第二階段是文本的工作,在斯坦尼體系的基礎上,透過大量即興活動來接近真實。延伸稍早關於覺察的練習,從單詞的即興開始帶入語言的元素,感受身邊的夥伴並給予回應;然後進入短句的即興拋接,再進展到文本選段。由於《寂寞倆雙》的演出是取材自契訶夫《萬尼亞舅舅》和獨幕劇《熊》的改編,純如導演便從原劇本中挑選了四段角色的獨白來工作。先透過尋找「關鍵句」和「你想要什麼」(尋找任務),讓角色往表演者的經驗靠近,為未來往角色靠近、成為角色的工作做准備;然後是「五種情緒」的練習,除了作為情感能量的暖身,也在嘗試不同情緒色調的過程中,對台詞和角色產生新的體會;再進一步透過「對手觀眾」的即興小品,刺激真實的交流。

第三階段由王成荫導演帶領面具活動。不同於傳統面具活動對典型角色的塑造,本次工作坊是藉面具放大肢體的特質來進一步探索斯坦尼體系中真實感的建立。成蔭導演先帶了一系列劇場練習,從喊字詞的小游戲、隨音樂舞動到賽跑接力等不同形式中,介紹面具表演在注意力焦點、訊息傳達與能量傳遞上不同於一般表演的地方,然後才開始戴面具的練習;由單人的場景進階到多人的互動情境,逐步體會面具獨有的表達方式。

在排练中,游戏人也继续延伸工作坊里的探索。以角色为素材,游戏为假说,这场在戏剧的实验室里进行的研究,究竟会有怎样的发现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導演帶領的發聲方法,對我這個完全沒受過專業聲音訓練的人很有啟發。面具的活動則讓我感覺非常安全和舒服——面具可以讓我變成任何人。期間導演和參與者一起聊戲劇藝術;我就發現和視野開闊、心胸見識大的人聊,真太特麼爽了。他們去過很多國家、了解很多戲劇流派或領域,隨便說什麼,大家都能懂啊!不需要多解釋。好開心~

表演藝術愛好者  無憂

一直想問導演是不是學過心理學。導演處理角色的時候,好多說法都是很准確的心理學用語啊!引導很走心。希望未來繼續參加!

心理專業從業者  Angela

通過不同的表演游戲和表演訓練,我收獲了很多以前沒有過的感受。比如台詞訓練,老師給我們幾段台詞挑選,選好之後自己找重點句;找到之後老師會不斷的問演員(這個角色)問題,把這個角色不斷豐滿起來,幫助演員找到表演時的感情支點和心理活動。抓住重點句、用不同的情緒去嘗試說這句話也是很有意思的過程。邊走邊說,同時問自己,在這個情緒下為什麼說這句話;我發現每個情緒都能想像出一種導致我說出這句話的情境。

面具游戲也特別好玩。面對不同表情的面具,想像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通過帶上面具以後,我感覺我變成了這個面具人,然後我開始重新感受這個空間,這個世界,感受我的對手;這次的面具訓練是無聲的,所以也更感受到自己在不同情緒下的肢體反應,相當有意思。

 

演員  一聞

聲音的訓練中讓我更多的意識到整個身體是作為一個樂器來使用,而不僅僅是嗓子,在一種由身體帶動的的發聲的過程中可以使人更多的忘記嗓子,氣息徹底沉澱下來,從而使聲音更加的自然流暢,這也是我需要經常提醒自己的。

面具練習中我更多的感覺是感知和連接那個面具,讓它的生命在你身上復活。在做完一些練習後也發現了關於面具的獨特語言,以及它與正常表演的空間感的變形也是一件也有意思的事情,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面具表演。

感謝兩位導演給我們帶來的兩天有趣的工作坊,和想像中的斯式訓練有很多不同,很多驚喜,期待後續。

 

表演工作者  庾麗華

bottom of page